歡迎來到遼寧長安網
主辦:中共遼寧省委政法委員會    承辦:遼寧法治報

他把群眾訴求當做家事——記沈陽市遼中區(qū)委政法委副書記、區(qū)信訪局局長王洪海

來源:遼寧法制報 | 作者:記者 邵小桐 | 發(fā)布時間: 2021-08-19 09:58

  個人簡介

  王洪海,1968年出生,先后獲得沈陽市五一勞動獎章、沈陽市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遼寧省優(yōu)秀共產黨員等榮譽。

  從事信訪工作以來,王洪海把信訪人當做家人、把上訪信當做家書、把群眾訴求當做家事,認真接待信訪群眾,積極推動解決群眾有理信訪問題,6年來,共接待群眾來訪近2000案次,推動化解信訪案件230余件。

GetAttachment (1)

  守初心

  做服務群眾的孺子牛

  2015年5月,王洪海到遼中區(qū)信訪局任局長,接待的第一個信訪人是一起城市拆遷信訪案件的當事人劉某芝。由于投資人趙某柱債臺高筑,無能力給付劉某芝房子拆遷補償款,事情拖了18年,其間摻雜了很多復雜因素。王洪海從耐心傾聽、熱心服務入手,聽劉某芝反復講述拆遷補償過程,幫助她修供水管道、借帳篷、租房子,解決她的生活困難問題,拉近了與信訪人之間的距離,劉某芝越來越相信這個新來的信訪局局長了。

  王洪海經過近一年的認真調研,終于找到了既合理又合法的解決辦法,順利解決了這起遺留多年的“骨頭案”。當劉某芝流著淚說“謝謝”的時候,他在內心里更加堅定了做服務群眾孺子牛的決心。

GetAttachment

  擔使命

  做解決訴求的拓荒牛

  一些信訪案件由于案件時間長跨度大以及政策的變化,事實證據很難查實捋清,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法條政策,一時很難解決。1998年,因為某鎮(zhèn)衛(wèi)生院改革不徹底,職工下崗了,鎮(zhèn)里按照原事業(yè)單位保險賬戶給職工交養(yǎng)老保險,但人社局不再按事業(yè)單位管理這些職工了,導致劉某家和龔某娟到了退休年齡卻辦不了退休。這樣的問題根本沒有可借鑒的案例,王洪海心想:信訪工作是為民解難的群眾工作,得創(chuàng)新工作方法,硬“殺出一條路來”。

  王洪海詳細調閱材料,在與相關部門溝通并得到遼中區(qū)相關領導支持的情況下,通過召開信訪聯(lián)席會議決議,解決了兩人的退休問題。6年多來,像這樣的疑難案件他解決了5件,這5塊“石頭”搬走的時候,他總是在內心告訴自己:“拓荒”又成功了!

  盡職責

  做履職為民的老黃牛

  做信訪工作會遇到許多棘手難料的問題。劉某正是一名80多歲的老人,時常到信訪局給大家“上課”,大吵大鬧、邏輯不清、訴求無理,老人講完就走。王洪海和大家一起聽他“講課”,有的同志不理解,他就告訴大家:“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內容,群眾滿意就好。”羿某德夫婦錯誤地認為自己從村里發(fā)包的集體土地征收后,所有補償安置費用都應該歸他們,并不認同鎮(zhèn)里的多次答復和救助,經常都到區(qū)信訪局上訪,偶爾留在信訪大廳不回家。王洪海和同事不厭其煩地勸解,一次又一次地把兩位老人送回家。

  王洪海的身上有著為民辦事的老黃牛精神。2018年的某一天,李某華來反映政府動遷其房子10多年沒給補償款,原因是其老伴有精神疾病不讓領補償款。由于老伴如今好了許多李某華才去要補償款,但主管領導換了好幾任,現任領導都不清楚這件事。王洪海堅持不懈地組織人員查找土地檔案,了解當事人情況,對案件進行研判分析,又一次推動化解了一件疑難信訪案件。

  記者手記

  憑著韌勁兒,王洪海在信訪工作中留下了如牛一樣勤奮的身影。多年來,他所獲得的榮譽和獎勵,有組織上對他的認可與關懷,也有他多年如一日在信訪戰(zhàn)線上灑下的辛勤汗水。“陽光信訪”“責任信訪”和“法治信訪”在他心中生根、發(fā)芽、成長!